奥秘世界首页

网站导航

七宝阿育王塔内藏两套金棺银椁

银鎏金的表面,奇珍异宝镶嵌周身,透过2米高的特制玻璃罩,外形已经基本修复完好的七宝阿育王塔依然散发出熠熠光彩;放置在铁函以及塔身内的铜钱、珠宝等30件文物也众星拱月般陈列在宝塔周围……2009年在南京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还透露,阿育王塔塔身已经打开,其内共存放了两套金棺银椁。

七宝阿育王塔内藏两套金棺银椁

塔身像个“百宝箱”

在发布会上,华国荣透露了七宝阿育王塔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据华副馆长介绍,自2008年11月22日七宝阿育王塔被请出铁函后,对阿育王塔的保护和研究就没有停止:召开专家论证会,向各级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程。开启和保护工作的同时向国家宗教主管部门汇报,并得到肯定和支持。

“在对塔身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塔身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可以轻松分离成上下两层,打开塔身没有技术问题,对宝塔的木质胎心和表面的银鎏金表皮都没有损害。在近期我们将七宝阿育王塔塔身进行了开启,在塔身中发现其中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主要有水晶球、鎏金银熏、银钗、玉碗、玻璃杯、琉璃净瓶及各类香料等。而且这些物品大都用丝织物包裹着,因目前保护的需要,大部分包裹暂未打开,已进行了妥善的低温、保湿的保护。”

塔身有两套金棺银椁

七宝阿育王塔的塔身恰似一个“百宝箱”,除了这些供奉的奇珍异宝,最为世人关注的金棺银椁也终于露出了真容。“在塔身的上下两层中,各发现了一个银椁。”据华国荣透露,塔身下层部分为一用丝绸包裹的方形漆函,漆函内安放着由多层丝绸包裹的方形银函。而上层部分也发现一个用丝织物包裹的体形较大的银椁,银椁底部有较高的须弥座。“两套银椁表面都没有文字,但都装饰着非常精美的图案和佛教人物故事。因保护的需要,这两个银椁暂时都未打开。但是这一切情形都与碑文记载相吻合,碑文上提到的‘金棺’、‘佛顶骨舍利’也应该是存在的。”

七宝阿育王塔塔身内两套金棺银椁的出现,让考古人员也惊喜不已。因为在宝塔请出铁函时曾经用X光对其进行了扫描,并没有发现两套棺椁的端倪。对于这一点,记者采访了曾参与杭州雷峰塔地宫考古的权威专家黎毓馨,他表示:“出现两套棺椁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以前在甘露寺的考古中,其地宫宝塔也出现过两套棺椁。”据黎毓馨透露,因为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在体积上首屈一指,其内部有众多珍贵文物的情况并不为奇。“而且其碑文明确记载了有关佛骨舍利的内容,从‘佛顶真骨’、‘圣感舍利十颗’等记载来看,其供奉的舍利数量相对较多,会出现用两套金棺银椁的情况。”

木质胎心是印度来的珍贵檀香木

而经历千年不腐的木质胎心究竟是什么材质呢?据华国荣透露,塔身的木胎是檀香木,正是这种珍贵木料坚固耐腐的特性,才使得宝塔在水中浸泡千年而没有散架。负责木质胎心鉴定的南林大教授潘彪告诉记者,这种檀香木来自印度,应该是当时特地从印度运过来的。“其木料坚固耐腐,有独特的香气,而且生长周期缓慢,因此价值相当高,现在1吨檀香木应该在50万-100万元。”

墨书千年依然清晰,出钱造塔扬州人居多

据华国荣透露,在宝塔塔身和出土的丝织物上有大量的铭文。在展出的一件“墨书发愿文绸帕”上,就详细记载了一位名叫思齐的新戒僧为自己死去的父母所写的发愿文,虽然经过千年的水淹土埋,但是墨书依然不氲不散,字迹清晰。据宋燕透露,目前发现的有文字的丝织物,大多都是书写着这样的发愿文。

而塔身上也遍布捐赠者的情况,“不光塔身有这些捐赠情况的记载,就连每个相轮上都刻上了捐赠者名字,其中扬州人居多。”据悉,这些铭文主要记述捐赠者的身份、姓名和捐赠的物品,比如“扬州仁曹坊浦宅女弟子刘氏一娘,舍银九两三分打造相轮,并钱一贯文省记。”此外在塔刹座顶面两处椭圆形的开光中,錾刻了长达上百字的长篇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舍银122两,金2两8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

针对这一情况,华国荣证实,长干寺地宫和七宝阿育王塔的确是在政府准许的情况下,民间集资建造的,级别与当初皇家敕造的猜测有一定差距。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相关问题

相关内容网址:bd66.cc

最近更新